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区块链
发布日期:2022-12-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上海报道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全球范围内各大企业对于节能环保愈发重视,购买国际绿证或全球认可的碳减排指标将成为企业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提升绿色形象的重要途径。

今年5月,由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起的全球首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I-REC(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简称“国际绿证”)跨国交易,在极净星球数字化碳资产OTC平台上完成10万张交割。

据悉,此笔交易利用区块链技术捕捉碳资产动态形成过程,实时监测、自动核证,从底层逻辑解决了目前碳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的资产核证准确性、真实性、效率性等问题。

无独有偶,近期,道达尔远景能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达尔远景”)与上海祺鲲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祺鲲科技”)将针对道达尔远景在华投产及运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共同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绿证。

据悉,双方首批签约光伏电站45家,年内将完成碳资产核证系统上线并批量化自动核证国际绿证数据。预计从2023年起,每年约有100家新增光伏电站上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碳减排企业将目光转向国际绿证,但当前国际绿证类碳资产,多以线下人工方式核证及签发,其申请时效性、碳资产颗粒度乃至证书真实性等多方面均受到挑战。

国际绿证“火”在中国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球国际绿证注册项目达2976个,总装机量为173GW,总计签发了17743笔约3.2亿张国际绿证。

其中,中国的国际绿证项目注册数为647个,总装机量42.5GW,签发了3693笔约1.36亿张。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国际绿证,国内绿证主要是偏政府行政手段,无市场刚需,交易量、市场活跃度、买方认可度等远不及国际绿证。”道达尔远景碳资产管理总监范瑞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2017年1月1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委发布了《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及认购交易制度,并要求自7月1日起正式开展认购。

但四个月过去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成都召开的光伏热点问题研讨会上指出,“绿证仅出售2.1万多张,筹集资金不足1000万元。”

在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看来,“国内绿证未能走向国际,得不到国际认可,展开国际贸易减少碳关税的依据更无从谈起。”

范瑞斌则表示,国际绿证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是企业进入RE100、TCG、CDP等国际气候组织的通行证。

不仅如此,国际绿证可用于国际跨国供应链碳中和,例如苹果、特斯拉等公司会要求供应商使用绿色电力,通过购买国际绿证将证明其使用了绿色电力;国内大量出口制造企业出口到欧美的商品,通过购买国际绿证并注销,可以减少碳边境关税的支付。

“国际绿证大量被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国内外上市企业等用来抵消企业电力消费的碳排放,完成年度的ESG合规审计,塑造企业绿色低碳的社会形象。”范瑞斌告诉记者。

范瑞斌进一步指出,获得国际绿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符合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项目去官方注册申请获得国际绿证的签发;另一种是直接向账户内有国际绿证的企业购买。

区块链赋能碳资产核查

范瑞斌表示,国际绿证的获取存在难题,即在电站注册和国际绿证签发阶段向官方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数据有被篡改和造假的可能,例如:通过篡改电量结算单据进行虚假电量签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为确保碳核查数据及结论的真实准确,区块链等技术嵌入了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实时抓取碳排放数据。

公开资料显示,区块链技术具有多方参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色,不仅提升了原始数据的可信度,也可以通过智能计算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方核验,既降低了核查及复查的难度及成本,又能及时将数据处理逻辑及过程固化,确保数据处理的合规性。

“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追踪实时数据来核证碳资产,是目前国际绿证类碳资产取信于各方,且成为标准化、可追溯金融资产的关键。”祺鲲科技研发副总裁汤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汤鹏介绍,区块链技术在国际绿证申请过程中,可结合在电站内部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的原始数据上链,与电站提供的申报资料做交叉比对,自动核验电量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最大限度杜绝电量数据造假的可能。

其次,在申报效率上,引入自动化技术核证,进行项目批量化注册申报及签发,提高了项目注册和签发的效率,一般比传统人工申报方式提高了2-3倍的效率。

“不仅如此,在买家购买国际绿证后,可提供完整的溯源信息,确保证书的真实性。”汤鹏强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