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技术 >  正文
再快的5G,也挡不住中国人多
发布日期:2021-11-27
今年7月中旬,去小区附近的中国移动营业厅缴费时,营业员不厌其烦向我推销5G套餐。按营业厅的说法,全球通5G智享月套餐128元,不用更换SIM卡,自带30G国内5G流量,送500分钟语音通话时间,而且,第一年还能享受98元的优惠价。

再快的5G,也挡不住中国人多

说白了就是:移动营业厅努力说服我掏钱升级套餐,以享受他们的“高品质服务”。

虽然并不很需要,但挡不住营业员的热情推介,我还是办理了5G套餐。

因为小区附近只有1座5G基站,所以信号并不是很好,当然,看一些高清视频的加载速度更快了,但受限于手机本身的功耗,这种高清乃至超清的意义并不大,何况,国内很多视频网站的高清、超清、4K都是自己定义的,没有按全球统一的视频清晰度标准来划分。到了晚上,5G信号时断时续,经常由于搜不到5G信号而自动退回4G,显得相当鸡肋。

从原理来看,如果把5G基站传输类想象成自来水管道,NSA非独立组网部署(当前三大运营商基本都是用的NSA))相当于“把你家的自来水水口头扩大了,但这栋楼的入水管没有改造,你最多还是只能分到那么点水”。

总的流量是固定的,跟水龙头是一样的道理,那么接入的用户越多,水流量越小,这是很好理解的。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冲击下,只要总量不变,任何对渠道和供应层面上的改善,都难以真正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早在2019年,一些媒体和商家就不遗余力地对5G进行宣传,这一年也被称为5G元年。

在一些视频网站上,某些UP主或许是被科技进步的热情冲昏了头脑,或许是利益驱动(也可能两种因素都有),不遗余力地吹捧5G多么多么快,将引发哪些翻天覆盖的变革,等等。

实际上,5G的作用被严重夸大了,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一开始就不重视5G是有道理的,它充其量属于一种渠道改良而非本质创新。这些年,中国媒体似乎特别擅长造词,各种“元年”也层出不穷。2016年是共享经济元年,2017年是短视频元年,2018年是高质量增长元年,2019年是5G元年,2020年是新能源车元年……不知道未来几年,还有多少“元年”在等着我们,亦或者,这些名目繁多的新词的用意,只是在于想方设法从老百姓手里赚钱?

在民众的体验疲劳和消费退潮下,移动的5G套餐月均增长3000多万户(或许这个数据还有点水分),和4G当时的增速相比,5G民用套餐的推广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运营商出于效益和利润的考量,不厌其烦地对5G进行“轰炸式的宣传”,自然是不足为奇的。

2012年12月30日,随着沪蓉线的开通,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3084公里。一时间,媒体们纷纷赞叹说,中国人将迎来高速出行的新时代,春运难、春运贵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可在庞大的中国人口基数下,快速推进的高铁里程,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网上订票,在有限的服务器承载力和铁路调度力下,中国人出行依然要抢票、抢位置、抢行程。

尤其是在节假期期间,有时候不提前十几天,是很难订到票的。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仿佛一个巨大的怪兽,可以吞噬一切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任何巨大的、备受瞩目的科技发展成就,平摊到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显得微不足道。

科技是发展了,但中国人的幸福感却很难说得到了同步提升;相比于欧美社会人们普遍住独门独栋的小洋房、在自家的花园晒太阳,以及周末在郊外打高尔夫球的悠闲生活相比,中国人的生活依然处处需要挤,需要抢,需要加班,拼劲了全部力气,所换来的无非是欧美社会的中产家庭看不上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来,高一刚入学时,我们把行李都放到宿舍后,去楼下打水。走到水房,看到一堆人,我说“要不算了吧,等人少了再来”,发小却说“先到先得,冲上去吧”,于是,他几乎是像扒开金字塔外墙壁的缝隙一样,从人群中扒开一条缝,拎着水壶冲进去,好不容易打完水,在人群的碰撞和晃动中,又洒出来不少,回到宿舍时,只剩不到半壶了。

中国人就是这样,使劲全部力气,越过诸多竞争对手,所求的,无非是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少的可怜的生存资源。

好在,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问题,如何应对内卷、反对躺平,也已经引起了相关专家和智囊的重视。相信,在共同富裕等大战略布局的引导下,我们能够真正解决每个人的流量焦虑,让经济的蛋糕做得更大,让每个人都能实际感受到更直接、更大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