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1日,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启幕。峰会上,重庆如何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受到不少嘉宾关注。
江北区作为重庆市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目前在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打算?4月21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江北区区长陶世祥。
▲陶世祥。受访者供图
陶世祥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重大定位、重大使命,也为江北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江北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区位、产业、政策、环境等优势,突出金融机构、金融功能、金融人才“三个集聚”,举全区之力担起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重担。金融已经成为江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江北最鲜明的“金字招牌”。
数据显示,近年来,江北区金融能级提升显著:金融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23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79亿元,占全市的近五分之一;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1.9万亿元、占全市的近五分之一,总值和增量均居全市之首;保费收入103亿元,总值约占全市的八分之一;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达到近500家,其中区域性以上金融总部92家。尤其是,江北嘴拥有全区近80%的金融机构,早已成为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不仅如此,江北区还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重庆唯一的证券法人机构西南证券。同时,全区城商行数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外资银行区域总部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保险总部及区域总部共30家,占全市的近五分之二;证券期货总部及区域总部22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新型金融机构数量超150家。目前,江北区已基本形成以传统金融为主体、新型金融和高端中介服务互为支撑的现代金融发展体系。
在聚集金融机构的同时,江北区也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通过建立“双轨服务机制”等举措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全力打造上市企业聚集高地。目前,全区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含过会待发企业1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总市值超4000亿元,上市企业总数、市值均居重庆第一。
“展望未来,江北区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项市委‘一号工程’,持续做好金融机构、功能、人才‘三个集聚’,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陶世祥说。
按照相关规划,江北区将围绕金融市场,重点抓好市场主体、市场本体建设以及市场创新、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其中,为抓市场主体建设,江北区将瞄准国内外知名重量级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金融招商引资质量,持续集聚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头部企业,大力引进基金、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各类持牌新型金融机构总部。
为抓市场本体建设,江北区将努力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推动各交易所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大力开拓市场,发挥好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作用,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将大力发展特殊资产交易市场。如,依托辖区华润渝康等地方AMC机构,做大做强特殊资产收购、管理、经营与处置等业务;推动成渝地区地方AMC深化合作,搭建国内首个区域特殊资产市场协同平台等。
此外,江北区还将大力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国际合作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如,下一步,江北区将抢抓RCEP机遇,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开放平台,加快打造服务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金融体系,持续深化中新金融合作,为重庆金融业开放发展贡献更多江北力量。
在抓市场创新方面,江北区则将依托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推进金融科技标准体系建设,力争形成业界标准示范,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并将加深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合作,推进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应用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创新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实现金融科技关键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
在抓市场服务方面,江北区将持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据陶世祥介绍,未来,江北区将立足区内金融总部集聚优势,积极参与并落实各项中央、市级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尽快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出台财政风险补偿、贴息等一揽子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规模,不断提升获得信贷能力;纵深推广“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构建监管机构、政府基层组织和金融基层网点三方协作机制,率先实现金融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到2025年,江北区金融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5%以上、存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金融机构总数超500家、区域及以上金融总部超100家,金融机构竞争力、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形成更高质量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陶世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