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资讯 >  正文
又一AI独角兽将IPO,三年亏损超8亿元能否撑起百亿市值?
发布日期:2022-07-25

文/杨剑勇

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及广泛应落地,使得AI独角兽们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高成长背后仍然面临持续亏损的尴尬局面。对于AI独角兽来说,最迫切的莫过于技术落地与变现,以此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毕竟长期烧钱,无法以适当条件获得足够资金,发展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由此,AI独角兽们需要不断融资。

近一年来,AI独角兽将融资渠道转向科创板等资本市场,除商汤在港交所外,包括格灵深瞳、云从科技先后登陆科创板,且还有旷视科技、云天励飞等AI独角兽还在排队中,到如今思必驰也提交了科创板申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持续性亏损,且亏损规模日益扩大,在市场表现低迷。又一AI独角兽将IPO,三年亏损超8亿元能否撑起百亿市值?

图片来自思必驰公众号

思必驰持亏损,且AI赛道竞争加剧

作为智能语音赛道上的AI独角兽,思必驰也难逃亏损命运。要知道,持续性亏损是AI独角兽最大难题之一。2019年、2020年、2021年,思必驰分别亏损2.83亿元、2.15亿元、3.3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为8.32亿元。又一AI独角兽将IPO,三年亏损超8亿元能否撑起百亿市值?

截自思必驰招股说明书

需要指出的是,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招股文件中显示,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17%、69.74%和58.15%。毛利率呈下滑趋势,给人感觉是产品越卖越亏,显示出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面临巨大市场竞争压力。

在智能语音赛道上,汇聚了不少重量级玩家,既有科大讯飞、云知声等智能语音厂商,还有BAT等互联网巨头。思必驰在商业落地中,还要面对巨头们的竞争。以IDC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之智能语义市场格局越来越聚焦在头部厂商中。从年度数据来看,科大讯飞仍然位居第一,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开始上升。在其他厂商中,华为云、京东云贡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对话式AI厂商、智能客服厂商。

又一AI独角兽将IPO,三年亏损超8亿元能否撑起百亿市值?

就市场份额来看,思必驰位居第四,反映出在商业落地能力。目前,思必驰所研发的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DUI 平台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在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物联网领域,以及以数字政企类客户为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领域(涵盖金融服务、交通物流、地产酒店、医疗健康等行业场景),提供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以及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从营收结构来看,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是思必驰第一大营收板块,也是增速最快的板块。2021年营收为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33%。思必驰声称,公司是国内外极少数拥有以人机对话为核心的全链路语音及语言交互技术、软硬一体化人机对话系统构建能力、以及大规模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定制能力的公司之一。

凭借专业的AI技术、优秀的商业化能力和完善的产品布局,思必驰赢得了众多头部客户好评。在智能家电领域,随着物联网终端向强智能化不断发展,智能家电产品的交互方式从遥控器按键、手机APP进化到语音操控,解放了双手,人机交互的方式愈发简单、便捷。思必驰立足于居家生活场景,从用户体验升级、产品效能提高和场景生态融合三大角度出发,打造以语音为入口的新一代智能家电设备交互体验,使智能家电语音语言交互解决方案能够惠及各种智能家电终端,包括与海信、华为、美的、长虹等达成深度合作。

在智能汽车领域,近年来,智能汽车逐渐普及,汽车从“硬件为主”的工业产品,逐渐演变为“软硬一体化”的智能化终端,市场上主流品牌都在新车上布局 AI 语音系统。思必驰智能汽车语音语言交互解决方案是公司为汽车前装的主机厂、Tier1 厂商,以及汽车后装的设备厂商提供的软件产品方案,能够为智能汽车提供人机对话能力,使驾驶车主及乘客能够以语音方式实时控制导航、音乐等车机软件以及车窗、空调等车内设备,享受智慧出行体验。其客户涵盖上汽、北汽、理想、哪吒、博泰等国内头部主机厂及 Tier1 厂商;

在消费电子领域,客户包括 OPPO、小天才、优学派、纽曼等行业头部企业。此外,产品方案助力中移动、顺丰、广州地铁、重庆农商行、江苏网进等企业开展业务智能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从中可以看出思必驰人工智能商业落地能力,并驱动营收强劲增长。2019年营收规模只有1.15亿元,到2021年增长到3.07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 63.71%,业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另外,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全链路对话式 AI 平台建设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项目、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扩大主营业务规模,进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尚未盈利的思必驰,能否在市场受到青睐?

根据披露文件显示,拟发行不超过10%的股份,拟募资10.3亿元。以此作为计算,思必驰以估值103亿进行IPO。面对科技巨头竞争以及盈利压力,在长期亏损的局面下,能否撑百亿市值,有待市场检验。不过,通过已上市的AI独角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并不乐观。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场景是AI独角兽核心,这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上市初期表现亮眼。2021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当天得到大幅上涨,并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继续走高,市值一度突破3200亿港元大关。遗憾的是在解禁期过后,在资本市场遭遇重挫。截止7月22日,商汤市值为为814亿港元,相比高位市值减少超2300亿港元。

云从科技同样也是AI四小龙,虽然没有跌破发行价,主要是募资大幅缩水。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拟募资37.5亿,实际募资17.28亿元,扣取发行费用,募资净额为16.27亿元。相比预期减少20亿元以上,募资大幅缩水超五成,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当然,有失必有得,相比超募的格灵深瞳大幅跌破发行价不同的是,云从科技因定价较低,为投资者留出获利空间。当然,市场是存在风险,特别是融资融券会加剧价格波动。

格灵深瞳则是上市即巅峰,第一个交易日就低于发行价开盘。目前市值为53.42亿元。格灵深瞳破发,背后折射出市场对持续亏损的AI独角兽担忧。与此同时,技术落地、持续的亏损、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持续亏损的AI独角兽前景并不乐观。

最后

伴随各界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将有所增加,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市场,IDC预计到2025年,中国约占全球总规模8.3%,位列全球第二。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中国市场规模将以24.4%的CAGR增长,有望在2025年超过184.3亿美元。在笔者看来,人工智能企业在帮助各界更快地进行数字化升级和创新的同时,也将会有望获得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红利。对于AI独角兽来说,能否保持持续增长,有赖于AI场景落地能力。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又一AI独角兽将IPO,三年亏损超8亿元能否撑起百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