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EB3专题 >  正文
人工智能将给生物医学带来什么?这个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
发布日期:2023-06-22

6月19日-20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协办的“生物信息学与智能信息处理2023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的350余位代表参会,探讨智能大模型取得重大进展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推动生物医学相关研究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方向。

人工智能将给生物医学带来什么?这个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致欢迎辞。他指出,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所催生的创新范式与突破性成果将深刻改变生命科学、医学科学研究模式,引发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的全面变革,希望山大能够将生物信息学与智能信息处理相关研究领域继续做大做强,为医工交叉与融合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人工智能将给生物医学带来什么?这个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致欢迎辞

大会主席张学工表示,当前智能大模型取得重大进展,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探讨如何抓住大模型潮流的机遇,推广大模型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对促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推动生物医学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价值。

人工智能将给生物医学带来什么?这个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

大会主席张学工致辞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汪小我表示,希望此次学术年会能够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深度交流的平台,为推动生物信息学与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发展、促进生物信息计算的实践创新带来帮助。

人工智能将给生物医学带来什么?这个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汪小我致辞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就“合成基因组及应用”作主旨报告。他介绍了化学合成染色体序列精准修复方面的工作,提出双标靶向精准修复策略能够实现整条染色体修复全覆盖,从而完成缺陷序列的精准修复。他们建立的合成酵母基因组缺陷快速定位(PoPM)和精确修复方法处于国际研究的前沿水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杰就“人类心肌组织和多组织类器官的体外构建”作主旨报告。她表示,尽管3D生物打印技术在器官的体外制造中显示出巨大优势,但传统的3D生物打印方法仍无法解决打印后器官的血管化问题。她同团队成员开发了一种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生成人类多器官发生模型(huMO)的方法,探讨了将huMOs作为研究器官发生机制和疾病治疗的潜在价值。

囯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教授胡德文就“脑信息的模式识别”作主旨报告。他介绍了脑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模式识别的方法,以及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北京大学教授王龙就“网络博弈与群体智能”作主旨报告,讲解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博弈的效率和准确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潘纲,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也都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会议还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教学管理组组长王方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徐峰,分别以“人工智能在听觉系统临床及研究中的应用”与“中国心脏骤停队列报告”为题作了特邀报告,分享目前医工融合应用现状与真实的临床疾病数据。

本次会议分别在19日、20日设置三场分会场报告,围绕序列与结构数据的智能分析方法、智能药物设计与精准医学、多模态数据智能分析方法等主题进行报告分享并展开深入交流。东北林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华大学、安徽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也都作了精彩分享,进行了深入讨论。新黄河记者王亚妹

编辑刘梅梅

人工智能将给生物医学带来什么?这个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