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真的让我筋疲力尽。我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工作下去,尤其是考虑到我的所有工作都是无偿的(Parity 以太坊客户端除外)。”Afri 显得很无奈。
从Lane Rettig、Taylor Monahan到现在Afri 的出走,目前已经有多位核心开发者离开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的延迟又延迟(原定18年十一月,延迟到19年1月,1月份再度延迟到现在。)
这一切不禁让人想问,被给予厚望的以太坊到底是怎么了?
从Afri 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多方意见的不统一对项目的开发进度造成了影响,而一心想要推动项目进程的开发者在这样的局面中感到有心无力。
顺藤摸瓜,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本质上是以太坊的治理机制的问题。
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公链项目,以太坊的治理受到:开发者、矿工以及持币人等多个方面的制约。它采取了典型的链下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影响是:
一个提案的落地需要有足够多的人看到、理解、并认为可行之后才能被部署到代码库之中。
所以,效率低下是采取链下治理模式项目天然的硬伤,但同时,由于耗费的周期长有更多的时间去审核和研究,往往也能避免一些安全性的问题,比如:一月份以太坊升级前就发现了安全漏洞。
在另一方面,与链下治理相对应的链上治理模式在社区受到了青睐,这种模式采用持币者投票的方式来决定项目的走向。
优点在于将权力直接转移给了用户,进而让权力远离了开发人员和挖矿群体这样的中心化组织,同时也能提高项目的效率,采取这种模式的典型项目如:Tezos和Dfinity。
这种模式的效率明显高于链下治理模式,但快就容易出错,出错就有可能对区块链的安全造成致命打击。
鄙人认为链上治理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对于区块链项目而言,安全>效率,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又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以往区块链应用因为网络TPS低下备受诟病,有的应用甚至可以造成区块链的拥堵导致交易迟迟不能完成。
令人激动的是,现在出现的基于以太坊Layer 2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曙光,尽管还只是处于测试阶段的简单应用,但能像普通的游戏App一样满足实时对战要求可以算是了不起的突破了,在今明两年,这样的应用大概率会逐步落地。
再见不是告别,而是一句承诺。哪些唾弃区块链说再见的人,再见一定不会太遥远!